惊天的社会巨变 伟大的历史跨越 ——读李春雷《最后的小麦》
发布时间:2022/05/16 阅读数:
惊天的社会巨变 伟大的历史跨越
——读李春雷《最后的小麦》
文.董海林
书刊文化艺术网【曹明立 常小靠 柴恒奇 】讯息;党中央2017年4月1日向全世界公布设立雄安新区的决定,并称这是“国家大事、千年大计”,其功能是疏解部分首都功能,也就是建设一个“副首都”,相当于历史上的陪都,但又不完全相同。历史上北宋的北京大名府,距离国都东京汴梁仅100多公里,具有副国都的功能,而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,则不是副首都,实际上是暂时的代首都,发挥着首都的功能。
2022年4月1日,雄安新区建设五周年纪念日。光明日报发表了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的纪实文学《最后的小麦》,顿时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,好评如潮,赞声不绝。我是一气读完的,没想到“一个种地农民的故事”让我眼睛湿润了,继而感慨万千,思结千年。从何说起呢?还是那可爱的小麦和它的主人!
一部耕者有其田的中国农民发展史
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,一个人可以反映出社会的巨变。这个反映出中国社会巨变的人叫田井安,大字只认识三个,即自己的名字,而且还不会写。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种地的农民,他的种植方式是古老的,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了数千年,走到了现代化的今天,成为中国传统农民和传统耕作方式的活化石。
小麦,是中国人的主食,再平常不过了。种小麦,吃馒头,再平淡不过了。为纪念雄安新区成立五周年,李春雷应邀去写“副首都”。可以想象,“伟大战略、超级工程、英雄人物、宏大场面、万马奔腾、气势非凡”,可随手拈来。连他自己也想不到,最后却写了一个农民和他《最后的小麦》。更没想到的是,这《最后的小麦》还厉害了!文章以小见大、以小博大、以小成大、意义重大、反响巨大。我看到了什么呢?看到了一部浓缩的中国农民史,一部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发展史!
写小麦,实际上是写种小麦的人;写最后的小麦,实际上是写最后的农民;写中国农民从何而来到何处而去,这恰好回答了一个哲学命题:我们是谁?我们是从哪里来的?我们又将到哪里去?
田井安虽然出生在新中国,生活在现代社会,但却传承了中国农民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。他“不识字、不读书、不看报”,只会种粮食,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传统农民的延续,是标准的现代社会中的传统农民。连他自己做梦也没想到,一夜之间,他告别了“几千年”,突然改变了他半个世纪的命运。他竟然不种地了,而开始种草了!他一下子从土坯房搬进了120平方米的新楼房,从农民变成了市民!他们儿时“楼上楼下、电灯电话”天天吃白馍馍的“共产主义”梦想成真了!
田井安们的种地史,就是几千年的中国农民农业史。雄安新区的建设,使田井安们的种地史和“最后的小麦”一起终结了。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,却又是一个时代的开始!
一部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巨变史
中国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,在历史上对人类有过较大贡献。但近代以来,中国落伍了。在世界工业革命的“第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中没有赶上“工业化、近代化”的历史潮流,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。中国人民头上被压上了“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、官僚资本主义”三座大山。苦难的中华民族在黑暗中苦斗,英勇的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英勇抗争。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,太平天国运动、洋务运动、义和团运动、辛亥革命,接连都失败了,阿Q们被斩首了,也没有成为“最后的农民”。直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际上的“农民革命”真正成功了,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,实现了在全世界最古老的、人口最多的、最大的农业国——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,为当代中国的一切社会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根本前提。而国家工业化,就是老一辈革命家的梦想,是中华民族的梦想,是十几亿中国人民的梦想。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四五规划,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,从毛泽东思想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短短70余年,中国迅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转变,取得了举世无双的伟大成就。从深圳特区到雄安新区,从实行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,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,已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,初步实现了现代化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不是曙光在前,而是光芒万丈。从田井安和他“最后的小麦”中,我看到并感受到了这种巨变,它是生动的、形象的、有血有肉的“巨变”!
雄安新区的设立和建设,可以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里程碑,其标志性和历史性将载入史册。它对于全面加速中国社会的工业化、现代化起到了方向性、引领性、创新性、示范性作用,必将成为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新标杆儿、新动能、新模式,其意义怎样估价都不过分。田井安们搭上了“复兴号”这座中华巨龙腾飞的高铁,代表3000年来的没有文化的农民,饱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河山,从“童年的梦想”到“童年的梦想成真”,半个世纪的轮回,一个星期的数字,奇迹般地实现了人生的跨越、社会的跨越、历史的跨越!
一部中国人民生存发展的跨越史
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,就是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命运史、奋斗史、跨越史。
从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,在“两个中国”的命运决战中,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社会主义;实行改革开放,实现伟大转折,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;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是我们党正在进行的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“最后的决战”。这是当今世界“第二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的历史抉择,也是“为万世开太平”的伟大历史使命。
“跨越”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,是被实践和历史检验了的真理。俄国十月革命是跨越,中国革命是跨越,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跨越。各种大大小小的跨越,从局部到整体到全社会的跨越,就像红军长征一样,跨过了千山万水,经历了千难万险,胜利地到达了目的地。“风展红旗如画”“分外妖娆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”。
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社会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跨越。伟大的历史跨越,来源于社会的巨变。社会巨变的本质是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发展状况的根本改变。比如,中国社会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、农业社会,新中国建立后几十年便跨进了社会主义社会、工业社会。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实现了从农奴制到社会主义的超级跨越。这个人间奇迹,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,这是不容置疑的。雄安新区这片抗日的热土、美丽的“荷花淀”,在改革开放近40年之际设立,以一种崭新的理念、崭新的模式横空出世,被许多人称为“共产主义的实验田”。这便是整整三代人的从“童年的梦想”到“童年的梦想”,从童年做的梦到实现了童年的梦。而这一惊天巨变,对于田井安来说,仅仅用了50余年,“弹指一挥间”。作者构思精巧、匠心独运,对田井安生存与发展历程的生动描述、细致刻画,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质,尤其是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达到了炉火纯青,可谓百炼成钢,使田井安们的命运成为中国人民命运的一个生动体现,使这一形象既“平平淡淡”又“轰轰烈烈”,既“传统无奇”又“现代浪漫”。这就是通篇虽无“激情澎湃”却使我“满眼浸泪”的艺术感染力。田井安们的突变虽与当年西藏农奴们的突变有本质区别,但都是享受到了制度和跨越的“白馍馍”。他们正是从当年的阿Q走来,却永远地改变了阿Q们的命运,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增强了道路自信、制度自信、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。
《最后的小麦》,文章不长,小麦无奇,人物单一,但精彩之处是作者将平淡的故事写成了当代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,创造了报告文学史上新的高峰。
2022年5月15日于邯郸 山水文苑
作者简介:
1955年12月出生,研究生学历、研究员,邯郸学院党委原副书记,河北省太极拳协会会长。
社会职务:
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
中红会太行精神专委会名誉会长
河北省国学教育研究中心第一届专家委员
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
河北省雁翼研究会副会长
邯郸市作家协会荣誉主席
邯郸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
邯郸市毛泽东思想学会副会长
邯郸市企业联合会名誉会长
主要著作:
《凤鸣朝阳》《时代的呼唤》《感受温州》《感受邯郸》《邯郸文化脉系》《邯郸名胜古迹》《邯郸民俗风情》《开在花海里的青春》《五月的幸福》等。同时发表大量评论、理论文章、政论文章,其中大型政论文章《牛城冲击波》获河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、广播电视报委员会优稿评选一等奖、河北省新闻奖二等奖。
董海林书记是老团干,1987年以来,历任共青团邢台市委书记、中共邢台市委副秘书长、中共邢台市桥东区委书记、中共大名县委书记、中共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书记、中共邯郸学院党委会副书记。
上一篇:永不退休的记者和作家
下一篇:人民经济,心天一体